文天祥 (1236─1283)
(往併合原譜)
江右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生於端平丙申五月初二日丑時,原名雲孫,字天祥。童時,見學宮(廬陵三忠堂)所祀鄉賢先生歐陽文忠
修、楊忠襄 邦乂、胡忠簡 銓等皆諡忠節,概然曰:「歿不俎豆其間,非夫也」。年二十寶佑乙卯,以易經中鄉舉進士,選中貢士後,他以天祥為名,改字履善、(第行千一)又行千二。寶祐(丙辰)四年(1256)對策集英殿,時政事浸怠,故以法天不息為對萬餘言,不為稿,一揮而成,理宗親擢第一,帝曰:「此天之祥,宋之瑞也。」,考官王應麟得天祥卷,奏曰:「是卷古誼若龜鑑,忠肝如鐵石,臣敢為得人賀」。中狀元後,改字宋瑞,後號文山。尋丁父憂,歸。至己未除服始授簽書寧海節度判官廳公事。
………………………………………………………………………………
度宗咸淳九年,起為湖南提刑平邵永巨寇,道路肅清,見故相江萬里(江文忠)素奇志節,語及國事,愀然曰:「吾老矣,觀天時當必有變,吾閱人多矣,世道之責,其在君子乎,君勉之。」。是冬,乞使歸養親。
咸淳十年 譏諷丞相賈似道被貶為贛州知州,年三十七始本里東山闢文山所堂,為賈似道沮歸隱宅於斯。聞江上有變,即罷匠事。
………………………………………………………………………………
恭帝德祐元年(1275)正月,因元軍大舉進攻,宋軍的長江防線全線崩潰,朝廷謝太后《哀痛詔》詔天下勤王,天祥捧詔涕泣,使陳繼、周發郡中豪傑,並結溪峒蠻,使方興召吉州兵,諸豪傑皆應,有眾萬人移屯隆興寧都六姓,招募數千人駐吉州候主入衛,其友謂天祥曰:「今元兵盛,薄內地,君以烏合萬餘赴之,何異驅群羊搏猛虎。」,祥曰:「吾亦知其然也。第國家養育臣庶三百餘年,一旦有急,徵天下兵,無一人一騎入關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義士將有聞風而起者。義勝者謀立,人眾者功濟,如此,則社稷猶可保也。」。文天祥立即捐獻家資充當軍費,招募當地豪傑,組建了一支萬餘人的義軍,開赴臨安。
八月甲子,文天祥至臨安,上疏言:「本朝懲五季之亂,削籓鎮,建都邑,雖足以矯尾大之弊,然國以浸弱,故敵至一州則一州破,至一縣則一縣破,中原陸沉,痛悔何及!今宜分境內為四鎮,建都督統御於其中,以廣西益湖南而建閫於長沙,以廣東益江西而建閫於隆興,以福建益江東而建閫於番陽,以淮西益淮東而建閫於揚州。責長沙取鄂,隆興取蘄、黃,番陽取江東,揚州取兩淮;地大力眾,乃足以抗敵。約日齊奮,有進而無退,日夜以圖之,彼備多力分,疲於奔命,而吾民之豪傑者,又伺間出於其中,如此則敵不難卻也。」時議以為迂闊,書奏不報。
九月丙戌,命文天祥為都督府參贊官,總三路兵,仍知平江。由於元軍攻勢猛烈,江西義軍雖英勇作戰,但最終也未能擋住元軍兵鋒。
十月,天祥入平江,大元兵已發金陵入常州矣。天祥遣其將朱華、尹玉、麻士龍與張全援常州,至虞橋,士龍戰死,朱華以廣軍占五牧,敗績,玉軍亦敗,爭渡水,挽全軍舟,全軍斷其指,皆溺死,玉以殘兵五百人夜戰,比旦皆沒。全不發一矢,走歸,元兵破常州,入獨松關。天祥欲斬全以警眾,帥府不許,宥之使贖。宜中、夢炎召天祥棄平江,守餘杭。
十一月,元兵入廣德軍四安鎮,陳宜中倉皇發臨安民年十五以上者,皆籍為兵,號武定軍,召文天祥自平江入衛。十二月庚戌,以文天祥簽書樞密院事。
德祐二年(1276)正月,文天祥尹臨安(今杭州市),元軍兵臨臨安,文武官員都紛紛出逃。二月乙酉,謝太后任命文天祥為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派他出城與伯顏談判,企圖與元軍請和。文天祥到了元軍大營,抗論明因寺卻被伯顏扣留。三月丁卯,謝太后見大勢已去,只好獻城納土,向元軍投降。
元軍佔領了臨安,但兩淮、江南、閩廣等地還未被元軍完全控制和佔領。於是,伯顏企圖誘降文天祥,利用他的聲望來儘快收拾殘局。文天祥寧死不屈,伯顏只好將他押解北方。行至鎮江,文天祥冒險出逃,經過許多艱難險阻。
端宗趙朘q王……………………………………………………………
端宗景炎元年(1276)五月二十六日輾轉到達福州,被任命為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文天祥對張世傑專制朝政極為不滿,又與陳宜中意見不合,議論多不合,固辭不拜,乃以為樞密使、同都督。 七月在南劍州(治今福建南平)開府,指揮抗元。又先後轉移到汀州(治今福建長汀)、漳州龍巖、梅州等地,聯絡各地的抗元義軍,堅持鬥爭。正月,兵下汀關,宋文天祥欲據城拒戰,汀守黃去疾聞宋主航海,擁兵有異志,天祥乃移軍漳州。時趙孟瀯等軍還,吳浚不至。未幾,浚與去疾俱降。唆都遣吳浚說天祥,天祥誅之,討史致書天祥,祥復書:「候見老母,即從先帝地下無可言者」。三月復梅州,始與弟母妻子相見。>
景炎二年(1277)夏,文天祥率軍由梅州出兵,出江西,入會昌戰雩都(今江西於都)大捷開府興國縣遣督謀張汴,監軍趙時賞,趙孟瀠(瀯)盛兵薄贛州兵驚潰孟瀠(瀯)收殘兵保雩都,以偏師進攻吉州(治今江西吉安),陸續收復了許多州縣。元江西宣慰使李琣b興國縣發動反攻,天祥不虞李悴至,欲引兵會鄒於永豐,已先敗乃走方石嶺,至都統制鞏信接戰,箭創被體而死不仆,餘卒從數十百人,投崖谷死之。文天祥至空坑,兵盡潰。天祥妻歐陽氏子佛生、道生及二人被執,趙時賞坐肩輿,元兵問為誰,賞曰:「我姓文。」,眾以為天祥擒之而歸,天祥因此得與母曾夫人子道生逸去,俱奔汀州,朝崇自謚死多被執至隆興,時賞奮罵不屈,與吳、林、劉、蕭等五人同死。恆送天祥妻子、家屬於燕,二子死於道。天祥移循州(舊治在今廣東龍川西)南嶺,元圍廣州黎貴達潛謀降斬之。
景炎三年(1278)二月出惠州海豐,三月,文天祥以弟璧及母在惠州,乃趨之,行收兵出海豐縣,遂次於麗江浦。四月,宋主殂於碙州。群臣多欲散去,陸秀夫乃與眾共立衛王昺。
趙昺廣王…………………………………………………………………
祥興元年(1278)夏,文天祥得知南宋行朝移駐暀s,為擺脫艱難處境,便要求率軍前往,與南宋行朝會合。由於張世傑堅決反對,文天祥只好作罷,率軍退往潮陽縣。
祥興元年(1278)八月,天祥聞宋主即位,上表自劾兵敗江西之罪,請入朝。優詔不許,更加官爵。加文天祥少保,封信國公。會軍中大疫,士卒多死,母曾氏子道生相繼卒,遣使宣祭,起復潮州十一月進屯潮陽(遂討刻盜陳懿、劉興)執劉興誅之,天祥得報弘範以水軍自明下(地名)秀海,以步卒自漳泉入潮,奏聞行朝,十二月移屯海豐,入嶺南謀結寨據險自固,鄒、劉子俊又自江西兵至,陳懿乃潛遁。弘範兵濟潮陽港使弟弘正以輕騎襲天祥五坡嶺麓中,天祥方飯,王維義突至,不及戰被遂執。吞腦子,不死,鄒蛈袲藅釦艉J南嶺死,劉子俊等俱死,惟杜汗題(滸)、孟瀠(瀯)得脫,天祥見弘正于和平大罵求死七日至潮陽踴躍請劍死,左右命拜弘範曰:「吾能死,不能拜」,乃以客禮揖見。
祥興二年己卯舟至崖門,弘範索書招張世傑,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書《過零丁洋》詩興之末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範笑而置之,自此禮貌益隆守護益謹,崖門破不勝憤為《長歌》哀之,日夕謀蹈海而防閑不可出矣。弘範置酒大會,因謂天祥曰:「亡國丞相忠孝盡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元,大元賢相非丞相而誰」,天祥流涕曰:「亡國不能救,為人臣者死有餘罪況,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範曰:「國亡矣,即死誰復書之」,曰:「商亡夷齊不食周粟,亦盡其心矣,豈論書與不書」,弘範義之為改容,元副元帥侀r兒赤起行酒天祥不為禮,邧蓐|之,天祥亦大罵請速死,弘範遣具奏天祥不屈,與其所義不殺狀,元世祖命送之燕,遣人謹護其行,防江西有劫奪者。
南宋(1279)在暀s滅亡後,張弘範向元世祖請示如何處理文天祥,元世祖說:「誰家無忠臣?」命令張弘範對文天祥以禮相待。
元世祖首先派降元的原南宋左丞相留夢炎對文天祥現身說法,進行勸降。文天祥一見留夢炎便怒不可遏,留夢炎只好悻悻而去。
元世祖又讓降元的宋恭帝趙來勸降。文天祥北跪於地,痛哭流涕,對趙說:「聖駕請回!」趙無話可說,怏怏而去。
十月十一日至燕,孛羅丞相命館人供帳甚盛,天祥不寢處,坐達旦四日,範至言不屈狀,五日送兵馬司,械繫空宅中盛設兵衛,坐十餘日解手縛,十餘日得大病,十二月二日去械,繫頸五日赴樞密院,九日始見孛羅丞相、弘範等,使之跪,天祥曰:「南之揖,北之跪。予南人,行南禮。」,長揖不拜,左右強之,終不可,坐於地。問其何言,祥曰:「自古有興有廢,帝王、將相,滅亡誅戮,何代無之!盡忠於宋以至此,今日不過死耳,有何言」
孛羅曰:「汝謂有興有廢,且問盤古至今日,幾帝幾王?」天祥曰:「一部十七史從何處說起!我今日非應博學宏詞科,何暇泛論!」孛羅曰:「汝不肯說廢興事,且道古來有以宗
社與人而復逃者乎?」天祥曰:「奉國與人,是賣國之臣也。賣國者必不去,去者必非賣國者也。予前除宰相不拜,奉使軍前,尋被拘執。不幸有賊臣獻國,國亡當死,所以
不死者,為度宗二子在浙東,老母在廣故耳。」孛羅曰:「棄德祐嗣君而立二王,忠乎?」天祥曰:「當此之時,社稷為重,君為輕。吾別立君,為宗廟社稷計也。從懷、
愍而北者非忠,從元帝為忠;從徽、飲而北者非忠,從高宗為忠。」孛羅不能詰。有問:「晉元帝、宋高宗有所受命,二王立不以正,是篡也?」天祥曰:「景炎乃度宗長子,
德祐親兄,不可謂不正,即位於德祐去國之後,不可謂篡;陳丞相對太后命奉二王出宮,不可謂無所受命。」孛羅等皆無詞,但以無所受命為解。天祥曰:「天與之,人歸之,
雖無傳受之命,推戴擁立,亦何不可!」孛羅怒曰:「汝立二王,竟成何功?」天祥曰:「立君以存宗社,存一日則盡臣子一日之責,何功之有!」孛羅曰:「既知其不可,何
必為?」天祥曰:「父母有疾,雖不可為,無不下藥之理。盡吾心焉,不可救,則天命也。天祥今日至此,唯有一死,不在多言。」,與元臣問答一毫無屈詞,孛羅恕呼獄卒吏引去,從此,文天祥在監獄中度過了三年。
………………………………………………………………………………
在獄中,他曾收到女兒柳娘的來信,得知妻子和兩個女兒都在宮中為奴,過著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深知女兒的來信是元廷的暗示: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團聚。然而,文天祥儘管心如刀割,卻不願因妻子和女兒而喪失氣節。他在寫給自己妹妹的信中說:「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堙A於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環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自是囚兵馬司四年著有《指南前後錄》、《集杜》皆有自序,又時時為史士講前史忠義,傳聞者傾動。弟字季萬,於祥興二年二月降元,翌年(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到大都,天祥《聞季萬至》所脫爪齒鬚髮嘗畏寄弟(以示永絕),始終不食官飯,南冠而囚坐不面北,《正氣歌》等氣壯山河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獄中寫出的。
………………………………………………………………………………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三月,權臣阿合馬被刺,元世祖下令籍沒阿合馬的家財、追查阿合馬的罪惡,並任命和禮霍孫為右丞相。和禮霍孫提出以儒家思想治國,頗得元世祖贊同。八月,元世祖問議事大臣:「南方、北方宰相,誰是賢能?」群臣回答:「北人無如耶律楚材,南人無如文天祥。」於是,元世祖下了一道命令,打算授予文天祥高官顯位。有西域人欲保歸家事之,王積翁欲合宋官降臣謝昌元等十人謀請釋天祥為黃冠師(道士)後不果,後引用文儒多以天祥為荐,謂:「南人無如天祥將付以大任」。遣積翁、謝昌元以書諭天祥,天祥覆書云:「諸公義同鮑叔,天祥事異,管仲不死而功名顯於天下,天祥不死而盡棄其生平,遺臭萬年將焉用之」,積翁知不可屈,猶奏釋之。
十二月八日,元世祖屢使諭之宰相或樞密,天祥曰:「一死之外,無可為者」,逆命之」,退。明日,有奏:「天祥不願歸附,當賜之死。」,麥朮丁力贊其決,遂可其奏。
s午年十二月初九日天祥絕筆作自龤A繫之衣帶間。其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過市,意氣揚揚自若,觀者如堵。臨刑,從容謂吏曰:「吾事畢矣。」,南面再拜就死,見聞者無不流涕。是日,大風揚砂石,晝晦咫尺不見人,城門晝閉,南人留燕者,悲歌慷慨,更置n之。歐陽夫人在東宮得旨收屍,有義士葬於都城外面,祥死節生年四十七。
………………………………………………………………………………
天祥公 (併合原譜)
乃士表公長子,字履善、諱雲孫、字宋瑞、小字從龍、號文山,江右吉州廬陵人,生於端平丙申五月初二日丑時,寶祐乙卯以易經中鄉舉進士,丙辰對廷帝親授中狀元及第,歷官至觀文殿大學士右丞相信國公。任寧海節度判官,咸淳十年 譏諷丞相賈似道被貶為贛州知州,常闢本里東山別墅號文山,為賈似道沮歸隱宅於斯。德祐乙卯奉詔赴難勤王,景炎戊寅十一月潮陽被執繫獄,元祖屢誘以大用不屈,至元朝s午年十二月初九日(1283.1)死節,年四十七﹛C(併合原譜)
夫人歐陽氏與義士收殮m城小南門外(今北京柴市口),後張毅甫奉柩歸里葬於八十一m水湖大坑虎形,前列翁仲華表旁建享堂肖公像於其中,置有祭田四十畝,羅元泰為之記,至今子孫醮掃其山,後至東排,前至泰和左至觀音岩,右至橫嶺下,俱奉楔憭韝l孫世守。夫人永豐沙溪歐陽氏宋崇政殿說書嚍N先生之女,值亂留於燕京,後陞子迎歸奉養,大德二年乙已二月十九日卒,葬泰洞源觀背竹山內,其竹山為吾文家世守至今,子孫清明祭掃看山人姓郭,置酒席歡洽。
次夫人顏氏、黃氏空坑兵敗陷走興國寶石寨投崖碎身而死,士人葬之,公為文哭之,立廟於其地。顏氏亦陷死於崖州亦立廟於其地,子二人女六人俱卒,以侄陞子繼嗣。前明景泰中m憲韓雍泰加贈諡號錄用子孫奉命賜諡號忠烈,大清康熙十一年奉特旨配享歷代帝皇廟,其各處忠臣堂及公生卒事實載各朝史鑑詣先生傳記,公著有文山全集十六卷裔孫 有煥、位下,於雍正三年重梓付世。公有正氣歌傳後,乾隆乙卯會旌建大宗祠于廣東省城洗馬池,蒙清 太祖皇帝表為“天地正氣古今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