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效應防治
提高能源效率,可以大幅減少全球二氧化碳的產量,同時也可控制其他溫室效應氣體排出,研究出抑制溫室效應氣體排出的技術及尋找替代品,也是不可或缺的。安定溫室效應氣體的方法有:珍惜森林,停止森林的濫伐,造林和綠化環境。森林有助於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安定。此外,分離天然氣燃燒所排放二氧化碳的技術也是必須開發的。
此外,如農作物品種改良、有計劃的進行堤防工程等,都是適應地球溫室效應的對策之一。由於冰箱、噴霧器、冷氣等大量使用氟氯碳化物,使得溫室效應氣體CFCs大量的排出,因此減少氟氯碳化物的使用,開發氟氯碳化物的替代品,亦可減緩溫室效應。
新發電技術與能源
(一)火力發電
另就化石燃料(火力)發電而言,現階段則應優先考慮採用汽電共生系統。所謂汽電共生,係指以同樣的一套設備來同時產生有效蒸汽和電力的一種能源利用方式。此種發電方式熱效應可達85%,遠高於傳統火力發電系統的35%,故宜列為策略性發電的重要項目。
(二)核能發電
核能發電並無二氧化碳排放問題,故單就抑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此一觀點而言,在不考慮核安、環保、核廢料與核子擴散等問題的情況下,毫無疑問的,核能發電具有相當的優勢地位。惟目前台灣尚未建立本土化的核能工業,且由於台灣地狹人稠、核廢料最終貯存地點缺乏適當場址,處處引起各地居民的反對。若以核能發電作為溫室效應的因應對策,則不免發生溫室效應的國際性問題,轉為核能發電的台灣區域性問題。亦即此一因應對策雖可避免國際上溫室效應可能造成的衝擊,然而卻將面對另一個必須由台灣自行解決的區域性核廢料處理問題。故核能發電是否具有相對的發展優勢,尚需視實際之情形而定。
(三)再生能源發電
再生能源指非耗竭性能原如太陽能、水力、風能、生質能、海洋能與地熱能等。其利用原則係「就地取材、因地制宜」,能源密度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