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的基本精神>

篇章討論問題 download

目錄

1. 儒家對音樂有甚麼看法?這形成了中國藝術的甚麼特色?

2. 作者認為中國藝術各門類是融為一體的,各門藝術有共通的藝術精神,這種整體性從哪些地方可以見之?為甚麼中國藝術具有這種融合性和整體性?

3. 中國哲學精神強調天人合一,天人感應,追求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這種精神對中國藝術特色有何影響?

4. 甚麼是意境?中國藝術的意境有甚麼特色?

5. (1)何謂氣韻?
 (2)何謂神似?
 (3)從哪些地方可見中國藝術特重神似氣韻?

6. (1)中國藝術精神有哪些特色?
 (2)這和中國哲學思想有甚麼關係?

7. 本篇所論之中國藝術特色與唐君毅先生《與青年談中國文化》一文中所論之藝術精神有何同異?

 

1. 儒家對音樂有甚麼看法?這形成了中國藝術的甚麼特色?

答:

(1) 儒家對音樂的看法:

(i) 儒家十分重視音樂。歷代儒者都把樂看作是道德感化和政治教化的手段,把樂視為一種統治工具。孔子說:「興於詩,立於亂,成於樂」,視樂為修養之根本。又說:「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形罰不中,則無所措手足」,視禮樂為興邦治國的根本。孟子、荀子也重視音樂。荀子《樂論》認為樂「可以善民心」、「移風易俗」,可以使「民和」、「民齊」、「兵勁城固」等等,可見儒家十分重視音樂。

(ii) 儒家之樂與禮併為一體。有禮必有樂,無樂不成禮。故儒家文獻中,一向禮樂並稱,而樂附於禮。

(iii) 儒家對樂的看法,使樂成為古代教育--六藝的主要內容,使樂成為諸多藝術種類中之重要的藝術,是各種藝術的總稱。

(2) 儒家對樂的看法(儒家的藝術觀)形成了中國藝術,尤其是音樂附屬於禮,與西方的藝術不同:

(i) 儒家視禮樂一體,樂附於禮。則藝術(樂)深受道德(禮)的制約,而不是一種獨立的藝術。儒家重樂,是重視其政治、教化之價值,而非純就藝術之美的價值。這與西方的藝術觀不同。在西方,音樂不從屬於禮或道德,而是一門獨立的藝術。

(ii) 儒家視禮樂為生活的一部分,可見中國之藝術融於文化生活之中。而樂與詩、舞蹈、戲劇在古代是不分的,也可見中國藝術互相融合不分的特點。

2. 中國文化中認為人的特質是甚麼?人和其他動物不同之處在哪裡?這和西洋人的看法有甚麼不同?由此可見中西文化精神有哪些基本上的不同?

答:

作者認為中國藝術各門類是融為一體的。這種整體性可以從各種藝術的互通可見。中國藝術中--

(1) 詩樂合一。詩(文學)與音樂是結合一體的,古代的《詩經》、楚辭、漢樂府,以至詞、曲都是詩樂合一的。

(2) 書畫同源。中國的書法藝術和繪畫藝術亦是相結合的。畫上題字,更是常態。

(3) 詩畫有共同的藝術意境。中國的畫,常以富詩意為佳,而詩境又往往講求畫意。蘇軾評王維的畫云:「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法之畫,畫中有詩」,正是詩畫結合之典型。

(4) 園林建築結合詩、畫、建築三種藝術。中國的園林藝術要求表現詩、畫的意境。這是中國特有的建築藝術。

以上所舉皆可見中國藝術的融合性和整體性。中國藝術具有這種融合性和整體性,是因為中國各門藝術精神基本上是一致的,都講求意境、情趣。而情趣來自藝術家和觀賞者的內心,心只有一處,故只能是合,不能分,是以各門藝術有其共通性。

3. 中國哲學精神強調天人合一,天人感應,追求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這種精神對中國藝術特色有何影響?

答:

(1) 中國哲學精神強調天人合一,天人感應(儒家的哲學思想),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這種精神體現於藝術中,形成中國藝術中物我一體,崇尚自然的特色。

(2) 中國藝術精神來自自然。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的「道」即指藝術精神。莊子認為道、自然是至美、至樂。使人的精神得到自由解放,這是藝術精神的最高體現。形成中國藝術崇尚自然的特色。

(3) 老莊思想發展成為玄學,使人本身成為美的對象(魏晉玄學重視個性自由,推崇人格之美),也使山水等自然物成為美的對象,把人類社會的美(藝術的美)與自然美統一起來。例如山水畫的意境,把自然美景與畫家對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融為一體,和諧而又統一。又如園林藝術,它既收入自然山水美,又凝集了社會藝術美(建築藝術),使觀賞者產生遼闊的視野,包含了人和自然的和諧統一。

4. 甚麼是意境?中國藝術的意境有甚麼特色?

答:

(1) 意境是指藝術家從對客觀事物的觀察、認識、體驗感受中,產生了某種思想感情,通過特殊的藝術構思和形象塑造,把這種思想感情充分表現出來。這是藝術家主觀感情與客觀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藝術境界,也是藝術家與自然相近而又相融的精神感受。

(2) 中國藝術十分重視意境、追求情趣,不論繪畫、書法、建築、園林莫不如此。中國藝術的意境特色如下:

(i) 特色之一:表達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意境,追求情景交融。如中國山水畫,要求以自然為對象,通過作品的創作,產生一種動人的境界,表現到畫面上來,把客觀世界的「物」與畫家主觀精神的「心」有機地統一起來,達到人與自然融合為一。而書法家則善於觀察自然界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利用線條的運行變化,抒發自己的感情。

(ii) 特色之二:注意與自然環境的結合,追求情趣。如建築,天壇之方圓、顏色皆摹仿自然,又喜歡加上各種有趣之自然物以增加情趣。

(iii) 特色之三:各門藝術之意境互相融合。詩(文學)有畫意,畫要有詩意(詩的意境),而園林藝術更融合了詩情畫意,結合了山水自然之美和建築藝術,以表現文學、繪畫的意境。園林藝術強調把客觀的自然之景,與造園者主觀的情結合,既摹仿自然,又追求曲折變化的詩情畫意,是寓情於景。

5. (1)何謂氣韻?
  (2)何謂神似?
  (3)從哪些地方可見中國藝術特重神似氣韻?

答:

(1) 所謂氣韻,是指神氣情韻。既指藝術對象(物)的神氣、情韻;也指藝術家的精神(心)。

(2) 所謂神似,是在形似(物的神態)的基礎上,進而表達出人物的神態和氣韻。中國藝術中所謂「神」,既指客觀事物的精神,又指藝術家的主觀精神。藝術家力求通過客觀的藝術形象、作品,表達自己主觀的精神和情趣,使主觀客觀的精神相契合。所謂神似,就是兩者交融又契合的具體體現。

(3) 中國的藝術,如繪畫、雕刻、書法、建築、園林皆表現出特重神似氣韻的特色:

(4) 中國的繪畫,畫人物,著力表現人物的精神個性;畫草木、花鳥,著力表現它的意趣和特點;畫山水,著重表現山水風景美的境界和季節氣候變化的特徵。「氣韻生動」正是繪畫六法之首。中國的雕刻也十分強調表現對象物的神韻,如敦煌之飛天便是。而中國的園林建築,更強調把客觀的自然的景,與造園家的情結合,造成「自成天然之趣」的山水園林,使園林建築富於詩情畫意,這正體現了「重神似」的特色--主(藝術家的情)客(自然景物之特徵)交融契合。

6. (1)中國藝術精神有哪些特色?
  (2)這和中國哲學思想有甚麼關係? 。

答:

(1) 中國藝術精神有以下三種特色:

(i) 中國藝術深受道德之影響,如樂附於禮,往往不是一門獨立的藝術。

(ii) 中國的藝術各種門類互相影響,融為一體,藝術精神是互相滲透的。如詩、畫、書同源;詩、畫與園林建築互相影響融合,詩與樂、舞不分等,皆見中國藝術融為一體的特色。

(iii) 中國藝術精神強調物我一體,崇尚自然。以自然為至美,又以自然物為美的對象,藝術手法(如建築、繪畫)取法自然。美的境界則追求人與自然之和諧統一,追求物我一體,情景交融。這是中國哲學中儒家之天人合一的宇宙觀;道家的道法自然的藝術觀的結合體現。表現於藝術風格上,則注重神似,講究氣韻,以求達到主(我,藝術家的心,情)客(物,美的對象,景)交融的境界。

(2) 中國藝術精神正是中國文化哲學思想的具體表現:中國文化偏重道德倫理,而道德倫理則必於生活中實踐。禮正是道德倫理之具體實踐,而以詩、樂、舞等藝術以助教化以成禮義,正是受此重德文化精神影響。因此藝術沒有其獨立性,而必附於道德之下。

  中國文化重人文,重人的主體自覺活動。道德、藝術皆出自人的主體自覺,因而藝術精神與道德精神融合相通,都是人生活的一部分。分之為道德、藝術;合之則為善美之人生。因此中國文化重合而不重分。而各門藝術之融合互通,正是中國文化精神的具體表現。

   中國哲學視宇宙自然為有情體,人為自然萬物之一。不論儒道都主張天人合一。儒家主張天人交感,「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家則主張「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與天地萬物相往來」,「與造物者遊」。體現在藝術上,以達到物我兩忘、情景(主客)交融的境界,為藝術最高境界。故有重氣韻、神似之論。總而言之,中國藝術精神正體現了中國的哲學思想、文化精神的特色。

7. 本篇所論之中國藝術特色與唐君毅先生《與青年談中國文化》一文中所論之藝術精神有何同異?

答:

相同之處

《中國藝術的基本精神》
《與青年談中國文化》

1. 禮樂一體。樂附於禮,是道德感化和政治教化的手段。

2. 各種藝術相通。詩畫同源,樂、詩、舞不分。

3. 藝術反映作者之情。(情景交融)中國藝術重意境,尤強調與自然融合。(未論及作者之人格風度)

4. 未正面論及,然可相通。禮樂不分一段涉及古代生活不離禮樂。

1. 禮樂合一。音樂禮儀分不開。「禮以教中,樂以教和」,有教化作用。

2. 無正式論及,然實相通。文史哲兼融,樂、舞不分,文人皆習書法。

3. 書法反映作書者之人格風度,啟示各種精神意境。畫表示一種極高之意境。(未論及何種意境)

4. 藝術融於一般社會生活之中。

相異之處

《中國藝術的基本精神》
《與青年談中國文化》

1. 藝術之美來自自然。「崇尚自然,物我一體」。美來自儒道兩家之宇宙觀--天人合一。

2. 未具體論及各種藝術之不同意境之特色。強調「心物交融」、「與自然和諧」。

3. 兼採儒道兩家之藝術觀,而以道家為主。強調藝術家自由的「心」;自由的精神境界。引莊子「天地有大美」,「至美」產生「至樂」,使人之精神得到自由解放,就是藝術精神的至高體現。藝術有其獨立價值。少論道德之影響。

1. 藝術之美生於調和與節奏對稱,乃由於中國文化尚中和和平精神(論樂)--來自禮樂之教。

2. 中國藝術精神表現寬舒廣博之氣度、溫厚和平之性情、飄逸灑落之胸襟,含蓄淡遠之意境。

3. 採儒家之藝術觀:「溫柔敦厚詩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強調禮樂之教,人以藝術之作用,為陶養人之善良和平之性情,忽略藝術與自然之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