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對Fish等埃及迷來說,最大的盛宴就是科博館──千禧印象「古埃及的今生與來世」展覽。此次展品由德國佩里宙斯博物館(Roemer - und - Pelizaeus Museum)而來,這個位於德國北部希爾得善市的博物館有90年歷史,但是它的古埃及收藏卻在130年前就由佩里宙斯家族開始,並在1879年捐出第一批收藏。此後佩里宙斯一直在埃及有許多挖掘活動,直至今天已有8000件以上的收藏,可以說是埃及以外古埃及文物最佳收藏。

紅玉項鍊  第十八王朝佩里宙斯博物館的古埃及文物飄洋過海來到台灣,絕對是一件「千禧大事」,因為這些文物一再再地跨越時間與空間,終於來到我們面前,這麼想的話就很棒吧!更何況可以就近參觀呢?!這個展覽Fish自己就去了兩次......^___^ 你呢?

展品

佩里宙斯博物館不愧是收藏達8000件的博物館。此次展覽品豐富且多樣化,讓人目不暇給。主要展出品有史前文物、陶器碎片、人像與浮雕、器皿、華麗的首飾、化妝用品、服裝、戰爭兵器、遊戲、神祇雕像與宗教用品、陪葬品、木乃伊與葡萄藤之墓。這些展品讓Fish看到宗教上的古埃及(也就是一般人所認識的),也讓Fish更清楚地瞭解古埃及人的生活與文化。例如;從首飾可以看出古埃及已發展出的高度美感與鑲嵌技術;從化妝用品可以看出發展至一定程度的古埃及婦女裝扮;從人像與浮雕可以觀察古埃及人的家庭與日常生活狀況;從宗教用品可以看出他們的信仰;從木乃伊可以看出他們的不畏死亡與追求更好的來生。  

祭司的阿努比斯面具  BC600~400這一次展出品中Fish最喜歡的就是充滿美感的首飾、浮雕與宗教味濃的雕像。其中最名聞遐爾的就是「祭司的阿努比斯面具」。這個面具是陶土燒製彩繪而成,高50 cm,寬30 cm ,長42 cm,重達8公斤,是一個很特別的面具。因為一般的面具多由輕巧材質製成以方便佩戴,但是這個希臘羅馬時期的面具卻是如此笨重,因此推斷可能是一個模型。雖然已褪色,但是仍不減其光華。   

木乃伊

展地位於會場偏中央,一個小型金字塔內的就是木乃伊了。在此邊一旁也展示了沉重的石棺與繪畫帶宗教味的一般木製外棺。除了兩具兒童的木乃伊之外,還有許多覆蓋於木乃伊身上的面具。這些面具的作用就在於當死去的人經過審判而得到永生,要再找回身體,為了怕找錯個而製作的。人形棺也是,這樣的巧思根基就在他們的生死觀中逐漸發展,著名的Tutankhamun的黃金面具也是喔。此外,也是為了來生,所以古埃及人在製作木乃伊時也保存挖出的內臟,一併裝在卡諾皮罐中,不過腦對古埃及人而言是無用之物,所以就沒有保存了。

美莉提斯的人形棺  BC5~6世紀

此外展出的人形棺包括美莉提斯(上圖)、沐提笛斯、潘裘(with mummy)的人形棺。潘裘的木乃伊還在人形棺中,展出時只拆掉繪有聖牛的足蓋。另外還有放在木乃伊各部位的護身符。

當然,也不是只有人才能做成木乃伊。崇信多神教的古埃及,其神多半有動物化身,或直接就以動物形像出現,如貓、鱷魚、鷺鷥、獵鷹,其木乃伊也有展出,其中一尾鱷魚甚至也有面具喔。

葡萄藤之墓

此次展覽的噱頭之一就是稱為葡萄藤之墓的塞涅福之墓(編號TT96)。塞涅福是阿孟和泰普三世在位時 (大約是商朝早期)底比斯的市長。當時正值埃及帝國全盛時期,而底比斯是首都,其地位可想而知。身為底比斯的市長,塞涅福為自己在Schech Abdel Qurna山坡蓋了一個陵墓,而這一次當然不可能把遠在底比斯的陵墓搬來,所以就有了複製的墓室,讓人可以進去模擬一下。

墓室大約寬7公尺,長6公尺,天花板由四支大石柱支撐。在岩石中鑿出的牆 壁並不平整,表面先塗一層灰泥,抹平,再進行彩繪。使用的主要是礦物顏料,天然 紅土、黃土、藍銅礦、孔雀石以及白色碳酸鈣,再加上碳煙。墓室中的壁畫獨樹一幟,葡萄幼苗往下紮根,樹蔭 遮蔽寬闊的墓室屋頂,而結實纍纍的葡萄則從天花板垂下。整個構圖色彩鮮豔,雖然 歷經千百年的歲月仍然栩栩如生。

感想

不過對於此次展覽,仍是有些遺憾。人多固然代表人氣,但是也使得參觀品質降低,顯得有些吵雜;其次是會場位於地下室,人一多便懊熱,很難靜下心感受;最後就是導覽手冊,相信嗎?Fish去了兩次都沒有買到,第一次是開展不久去看,還沒印好,第二次是快結束時去看,賣光了......嗚,我活生生與那導覽手冊擦身而過啊~~~

總之,希望以後能有更多這類展覽在台展出,Fish一定會排除萬難去看的。


•本頁所有圖片版權屬原作者/出版社所有•

千禧印象「古埃及的今生與來世」展

民國89311~79日於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See More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