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凡氏綜合症(Marfan's Syndrome)資源中心

   
返回主頁
 麻煩病簡介

致病原因
典型病徵
診斷及治療
著名麻煩人

 麻煩病情報
麻煩病最新研究及有關消息
媒介報道 
香港傳媒
其他地區
活動推介

麻煩小組
關心您的心
其他機構

病友支援
麻煩小組簡介
麻煩一族聯誼會
聯絡方法
麻煩友心聲
病友分享經歷之園地,歡迎分享
常見問題
醫護人員提供有關麻煩病的專業意見
其他資源
醫療機構
支援組織
病人組織
網站鏈結
馬凡與網絡
聯絡網主
 
香港麻煩網--傳媒有關麻煩病之報道

香港傳媒報道

主題

出處

日期

3 心臟外科中心擬合併兩間 明報 2003-1-15
衛署添儀器驗嬰兒遺傳病 東方日報 2002-12-26
訪問葛量洪醫院鄭力翔醫生及病友 香港電台 2002-06-10

籃隊主將險遭怪病奪命

星島日報 2002-06-09

萬中出一人體態高挑手指長 患「麻煩病」易心動脈撕裂

星島日報 2002-06-09

屬遺傳性徵狀似橡皮人更難診斷 
600港人患麻煩病易猝死

太陽報 2002-06-09
遺傳病可猝死 麻煩心臟病 香港經濟日報 2002-06-07
隱形怪疾隨時引發心臟病猝死 東方日報
2000-10-28

明報 2003-01-15

3 心臟外科中心擬合併兩間 鍾尚志電郵員工解釋「棄肝保心」決定

繼合併換肝中心引來爭議後,可能會掀起另一場合併心臟外科中心的風波。據本報了解,醫院管理局決定合併兩個肝移植中心後,下一步將計劃合併本港3大醫院的心臟外科部門,集中資源只設立兩個心臟外科中心,但將哪些醫院合併,則未有定案。

現時本港3間醫院均設立心臟外科部門,各自處理區內的手術。3間醫院分別為港島區葛量洪醫院、沙田威爾斯及九龍伊利沙伯醫院。

檢討本港專科服務的外國專家、蘇格蘭衛生部主管Sir David Carter,除建議本港只設立一個肝移植中心外,亦應集中資源,設立兩個心臟外科中心。

威院料成其中一間

據了解,換肝風波中的威爾斯醫院,將獲選中成為其中一間中心,這亦是中大醫學院院長鍾尚志順應當局關閉換肝中心的原因之一。

據本報了解,鍾尚志昨日透過電郵,向同事解釋他這次「棄肝保心」的決定,是為威院長遠發展著想。因為威爾斯放棄肝移植中心後,資源可支持用作發展心臟外科中心。

本報綜合所得消息,威爾斯醫院將會獲醫管局增撥資源設立中心,每年進行300多宗心臟外科手術。另一個位於港島的心臟外科中心,則會在瑪麗或東區兩間醫院之間擇其一,而現有的葛量洪心臟外科資源,料會與港島心臟外科中心合併。至於伊利沙伯醫院心臟外科部門去向則未定。

威院「棄肝保心」3條件

本報獲得的電郵指出,鍾尚志參與兩間換肝中心合併的決定時,曾提出3個條件,亦獲醫管局等高層承諾:
- 威院等候換肝病人應受適當照顧及不會受歧視;
- 威院肝移植醫生,可進行未合併前相同數量的肝移植手術;
- 威院的手術成績應獲肯定。

鍾尚志昨日回覆本報查詢時,承認向同事發出電郵,解釋願意將肝移植中心與瑪麗合併,是基於現時資源緊絀,顧及醫院長遠發展,其他提問則不作回應。

中大消息人士透露,促成鍾尚志放棄換肝中心,是資源有限下,醫院只能選擇重點手術發展,他唯有「棄肝保心」,將資源用作支持威院發展心臟外科。

回頁首目錄

東方日報 2002-12-26

衛署添儀器驗嬰兒遺傳病

不少猝死或長期病患個案,可能是事先未能發現患遺傳病所致,壎芵p將動用近一千萬元,在明年首季添置東南亞最先進的儀器,檢驗人體的染色體及基因排列,以求能更準確和及早找出染色體異常情況,並且提供更多遺傳病類別的檢驗。預計最快明年下半年可為初生嬰兒提供這兩項檢驗。

壎芵p醫學遺傳科將購入一部「多色體定位雜交儀」,及一部「基因圖譜解讀儀」,前者能將人體細胞內的染色體以多種顏色顯示,較現時只能以螢光顯示染色體先進,化驗人員可更精細看到染色體哪個位置出現變化,及早找出胎兒是否出現先天缺陷。

至於「基因圖譜解讀儀」,則可顯示基因排列次序,且能一次過為十六個樣本進行分析,而現時所用的同樣儀器,只能每次處理一個樣本。

基因變異易致猝死

壎芵p醫學遺傳科顧問醫生林德深表示,染色體異常可引致唐氏綜合症、弱智、婦女慣性流產等,現時採用的方法,不能太深入檢驗染色體的變異,如要仔細檢驗染色體中某一小段的問題,便要靠新引入的多色體定位雜交儀協助。當找到染色體有輕微異常,再利用基因圖譜解讀儀,更精細找出哪個基因變異,以確定胎兒出現哪種先天缺陷。

他指出,不少遺傳病因基因變異的幅度輕微,直至嬰兒長大後才發現時,病人可能危在旦夕。以馬凡氏綜合症為例,如患病的嬰兒基因突變嚴重,一般只有二至三星期壽命,若基因不在顯著位置產生變異,患者長大後發病,有機會影響心臟及猝死。此外,纖維瘤疾病同樣由基因變異引致,患者身體及面上會出現肉瘤,但當纖維瘤在體內生長,影響腦部及神經系統,後果嚴重。

壎芵p希望在引入新儀器後,能為初生嬰兒加入這兩項檢驗,如發現嬰兒可能患這兩種遺傳病,可及早為嬰兒的父母提供輔導,及早安排醫生跟進。

回頁首目錄

香港電台第一台 “新聞天地”節目 2002-06-10

收聽請到:http://www.rthk.org.hk/rthk/news/summary/(請選擇日期為2002-6-10,然後按收Go,然再選擇收聽當天新聞天地。)

回頁首目錄

< 香港經濟日報 > [健康] C11 2002-06-07

遺傳病可猝死 麻煩心臟病

身高 6呎或以上、身材纖瘦、手指腳趾特長、手臂平伸時或長過身高……以上特徵,很多人視之為運動材料。原來,這也是一種可致命的遺傳病 - 馬凡氏綜合症 (Marfan's Syndrome) 的典型外表特徵。

此病堪稱 「麻煩病」,皆因無法根治,但很多病人會因急性心臟主動脈撕裂,而於精壯年間猝死。據病人經驗,香港很多醫護人員,不大認識此病,亦欠缺警覺性。例如現年 34歲的病友劉先生,去年病發時,便差點因誤診失救而喪生。

劉先生(Steve)自稱「麻煩友」,因為他是「麻煩病」的患者。他身高 6呎 2吋、1年前體重僅 130磅、擁有 800度近視、手指腳趾很長。雖然擁有最典型的病患者特徵,但多年來都不知道自己患病,就連去年病發時,醫護人員也「看」不出來。

「我家中沒人患過此病,但兄弟姊妹中獨是我長得那麼高。去年 1月,有天突然感到心口、背脊好痛,半身僵硬。入到急症室,醫生也不知何事,只以為是胃病。」 Steve最記得當時醫生說「你咁後生,又瘦,唔煙唔酒,屋企人又無人有事,點會是心臟病」,因此拒絕替他做心臟檢查,反而替他照胃,但胃鏡的檢查報告顯示正常,最後斷症為胃酸倒流。

動脈撕裂險掉命

被迫出院後不足一天,他再度「心痛」,私家醫生摸到他的心臟腫大,心跳不正常,立即送院照超聲波後,發現他的心臟主動脈撕裂、血液谷於心臟內,幸好血管尚未爆裂,否則性命堪虞。

之後半年,他接受 3次更換人工心瓣、人工血管及搭橋手術,現在病情暫告穩定。「我熟悉的病友中,幾乎全都遇過誤診。其中一個病友,全家都知道他有 Marfan's,反而是醫生不相信,還反問甚麼是 Marfan's。」到弄清病情時,往往浪費了不少時間。他希望大眾多了解此病,免生不必要的誤會,及延誤診治。

由於「麻煩病」無法根治,他需長期服食降血壓藥及薄血藥,並定期覆診。為令病情穩定,他要盡量保護心臟,免受刺激,所以生活習慣、工作性質要盡量靜態,避免有過大工作壓力,影響血壓。Steve以前因身材高大而參加學校籃球隊,現在為免病發,要停止劇烈及撞擊性運動,取而代之是乒乓球、羽毛球等「輕盈」運動。

中國人病發較高

葛量洪醫院心胸肺外科部主管趙瑞華醫生表示,馬凡氏綜合症是一種較罕見的遺傳病,每 10萬人病發率約 4-6人,有研究指中國人病發率較高,每 10萬人達 17人會發病。香港無正式病患者人數統計,若以此比例推算,估計患者約 1萬人。而過去 10年,因心臟病併發症而曾於該院接受手術的「麻煩病」患者,約共 60人。 他說馬凡氏綜合症患者,絕大部分是遺傳自父母,亦有部分是胚胎基因突變引致。病人體內第 15對染色體出現異常,令身體結締組織(Connective Tissue)先天性脆弱。除了最常見的心臟血管受影響,骨骼、眼睛及肺部等亦有病變,常見發病年齡為 30-40歲。

知多 免失救

很多馬凡氏綜合症患者因心臟病猝死,原因是結締組織不強壯,令心臟及血管結構脆弱,影響分 3方面:
* 心瓣:二尖心瓣閉鎖不全或脫垂,令血液回流心臟,引致心律不正或倒流。患者因此需要更換人工心瓣。
* 心血管:心臟主大動脈組織鬆散及脆弱,加上血液衝擊,主大動脈因此漸擴大,血管壁出現裂痕,嚴重甚至會撕裂,有致命危險。須以手術將撕裂部分,以人工血管或「搭橋」手術修補,但由於同一情況,可於主大動脈中不同部位出現,故容易復發。
* 血管瘤:部分患者於血管根部易長有血管瘤,需要以手術割除。

趙醫生表示,如果病人是年輕、有明顯表徵,心臟病發時醫護人員宜加以留意。但他亦稱,所謂表徵如身高、手長腳長等,難有標準,而且部分病人,並沒有這些表徵,因此,前線醫護人員要更加小心,以免錯失救治病人機會。

另外,此病是顯性遺傳病,父或母一方為患者的話,遺傳下一代機會達 50%。絕大部分患者從家人遺傳而得病。「身為醫生,我會建議病人莫考慮生育,因為遺傳機會實在太大。」

「麻煩病」表徵

* 身型高大(如患者不論男女都有 6呎或以上);手臂平 伸時,或長過身高;
* 手指腳趾特長;
* 部分患者脊柱彎曲(脊柱側凸); *胸廓異常(俗稱雞胸或漏斗胸);
* 關節連接鬆散,因而可做出一些高難度動作;
* 深近視;眼內水晶體脫落及視網膜剝落(嚴重病者)。

資料來源:麻煩病病友支援小組
(參考網址:www.marfan.org)

回頁首目錄

< 星島日報 > [港聞] A11 2002-06-09

籃隊主將險遭怪病奪命

與其他「麻煩病」人一樣手指長長的譚思敏自謔是「蜘蛛精」,憑著其身高接近六尺的高個子身形,小時候已被選入籃球隊、女子足球隊當主將,獲取獎牌無數,卻料不到渡過了二十五個「健康」快樂的年頭,才忽然發現自己是「馬凡氏綜合症」患者。

開會發病如心砍刀

譚思敏在二千年初發病,當時她感到頸項無名劇痛及不斷嘔吐,其後連續接受過多項檢驗,醫生始終都未能斷定她是否患上麻煩病;直至去年十月,譚思敏在開會途中突然發病,「當時感覺自己心口像被人斬了一刀,背部極之痛楚,而且不能呼吸。」她接著便倒在地上,由同事報警送院。

在急症室內,醫生仍執意指她是急性胃痛,她當晚便被安排出院,但疼痛仍一直持續並不斷加劇,翌日清晨不得不再進入急症室,「我跟醫生講自己可能患上馬凡氏綜合症,但醫生反問我甚麼是馬凡氏病!」

醫院其後為她進行電腦素描,當值醫生才猛然發現她「病情嚴重」,即時將她送入深切治療部,並急召專收此類病人的葛亮洪醫院準備進行手術。

「當時我被轉送時,血壓下壓低至只有十九,當時迷糊之間,醫護人員已問我有甚麼要跟家人說!」

思敏其後接受了八小時大手術,負責手術的鄭力翔醫生形容當時她的心瓣血管已全「爛」掉。

「好彩救得番條命,但好多病人卻因為醫護人員不熟悉此病而延誤了病情,希望這個病能得到多點認識,那麼我們都會長命點!」

回頁首目錄

< 星島日報 > [港聞] A11 2002-06-09

萬中出一人體態高挑手指長 患「麻煩病」易心動脈撕裂

一些人身材高挑、四肢發達、手指和腳趾特長,往往被認定是當運動員的上佳料子,但原來種種「優點」可能是一種罕見心臟病「馬凡氏綜合症」的表徵。本港每萬人便有一人患有此種「麻煩病」,如不及早診斷,可能會造成心臟動脈撕裂而猝死。

這種俗稱「麻煩病」的「馬凡氏綜合症」,因一八九六年一名法國籍醫生Dr. Marfan發現此種心臟疾病而得名,此病「麻煩」之處是患者本身可能惘然不知自己患病,而且迄今還未有方法可治瘉。

拉登林肯疑有「麻煩」

據聞正被美國圍捕的恐怖分子拉登、已故美國總統林肯、手指骨格特長的著名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以及去年初心臟病猝死的中國男子排球國手朱剛,都被懷疑或已證實患有此「麻煩病」。治療過不少「麻煩病」患者的葛亮洪醫院心臟外科高級醫生鄭力翔指出,「麻煩病」患者因為體形高大,往往從小已被挑選為籃球或排球隊員,嚴格訓練加重及提早患者心臟病發的機會。

女病患者不宜懷孕

「麻煩病」是由於染色體異常造成,患者因為遺傳或基因突變以致身體組織先天性較常人脆弱,影響所及病者的心臟血管、骨骼、眼睛、肺部均出現病變,病者的血管會較常人寬闊,容易出現俗稱「爆肺」的氣腔病,眼睛晶體可能出現問題,而且體形亦會較異常,通常特別高瘦,四肢及手指、腳趾都較長,被形容為「蜘蛛手」 (詳見表)。「麻煩病」患者心臟收縮時二尖心瓣閉鎖不全或脫垂,令血液向心臟回流,產生心律不正或倒流現象,甚至可造成大動脈血管壁出現裂痕甚至撕裂。
「麻煩病」女患者不能懷孕,因為會令母體的組織改變,對於關節已先天較常人鬆散的「麻煩病」患者是加重病情,而且病人服用的薄血藥等會減少順產的機會。

回頁首目錄

< 太陽報 > [本地新聞] A10 2002-06-09

屬遺傳性徵狀似橡皮人更難診斷 
600港人患麻煩病易猝死

【本報訊】據心臟醫生估計,本港約有六百人患遺傳性的「馬凡氏綜合症」,這種俗稱「麻煩病」不易診斷,因涉及心臟、骨骼及眼球等多種綜合病症,一旦發病,猝死的機會很高,但本港較缺乏這方面研究。有「麻煩病」病人指出,本港醫護人員對此病症缺乏警覺性,容易令病者延誤失救。十多名「麻煩病」患者及家屬自發組織「麻煩病友支援小組」,希望醫護人員及多予公眾認識及防治該病症。

二十七歲病者譚思敏,自小已個子高及手指長,一直是運動健將。直至去年十月病發,她形容說:「一日突然心口抽痛,好似俾人髐@刀,背脊劇痛,入醫院後醫生都不以為意,以為個肺有事,直至我的血壓下跌到十九度,個護士同我講『你有咩想同屋企人講』,我好驚,轉到葛量洪醫院即時做了八小時心臟手術。」

患病率為萬分一

葛量洪醫院心臟外科高級醫生鄭力翔昨日介紹說,「麻煩病」是遺傳病,患病率與種族、性別無關,每一萬人有一人患病,近十年本港共發現六十多個該類病者,但按照國際患「麻煩病」率計算,本港患者可能達六百人,部分可能未發病。

對「麻煩病」來源,鄭力翔說是病者的第十五對染色體天生異常,令身體締結組織脆弱,血管如氣球般愈擴大就愈有爆裂危機;骨骼關節鬆散,胸骨彎曲;有部分患者出現眼球晶體異變等。

治療涉及多方面
鄭醫生續說,「麻煩病」因涉及多種病症的綜合問題,而且與其他病如「橡皮人」病徵相似,較難診斷,治療也涉及多種方法及療程,不過因屬於遺傳病,市民毋須過分恐慌。

從死門關逃出來的思敏,已先後進行兩次手術,未來仍要面對病變挑戰。她直言要放棄劇烈運動,但此病令她更珍惜生命:「我做手術時,醫院有一個二十四歲女仔燒炭自殺,我卻不斷在死亡中掙扎,點解其他人唔珍惜生命呢?好多事一定有解決辦法。」

回頁首目錄

東方日報 2000-10-28

隱形怪疾隨時引發心臟病猝死

別以為身材苗條、骨骼柔軟是天生異稟,而到處炫耀,原來這些是隱形疾病--「馬凡氏綜合症」(Marfan Syndrome) 的其中一個特徵,患者不但難以察覺,甚至有病者患上併發症仍不自知,隨時會因心臟主動脈撕裂而突然暴斃。有醫生呼籲如有親友突然死亡及擁有此症的表徵者,應立即作詳細身體檢查,因為患者如不及早醫治,會有猝死的危機。

「我一直以為自己齯漇可以左拗、右拗係特異技能,仲成日懶叻咁表演俾朋友睇,從來冇諗過呢瓥熊M係病徵,唔可以懷孕,仲分分鐘死鰴ㄜ曭儕夾ヾC」廿五歲的譚小姐身高一點八○公尺,一向「居高臨下」,想不到平時引以為傲的身高、娛人娛己的軟骨功及手指扭曲「絕技」竟然是致命病徵,更會隨時猝死。

月前譚小姐身體抱恙,持續腹瀉嘔吐,體重無故由六十一公斤下降至五十五公斤,於是到醫院求醫,當醫生聽完她的病況後,即二話不說檢查她的雙手及口腔。譚小姐正感奇怪之際,醫生嚴肅地表示她的外形符合一種遺傳性疾病的特徵,故需作詳細檢查。

亦可導致失明爆肺心瓣倒流

經過照X 光、照聲波等檢驗後,譚小姐被證實患上隱形疾病─-「馬凡氏綜合症」,其心臟主動脈更異常擴大百分之廿四,由正常的廿六公分擴大至卅一公分,現需長期服藥,防止心臟主動脈隨時撕裂。

一向熱愛運動的譚小姐,從前經常打籃球,回想以前的運動量,不由得捏一把汗,為自己未有因此而心臟病發感到暗自慶幸之餘,對於其家人證實並無患上此症而感欣慰。雖然譚小姐積極面對突如其來的怪病,但有人卻選擇逃避。另一位「軟骨奇人」龍仔,每逢朋友、同事聚會,他總會成為飯局的壓軸「表演嘉賓」。每當他表演「手指拗出唔拗入」,將雙手手掌向外對摺的「絕技」時,均會引來在場人士讚嘆。「齯漇軟又冇影響日常生活,點會係病魽C」雖然龍仔擁有「馬凡氏綜合症」的特徵,但或許是恐懼的關係,他寧願相信這是天賦異能,拒絕檢查身體。

心臟科醫生何鴻光表示,患上「馬凡氏綜合症」而猝死的個案屢見不鮮,因為此症會引致眼睛晶片剝落導致失明、爆肺,而心瓣倒流及突發性心臟主動脈撕裂更會導致病人猝死,可謂殺人於無形。

家族曾患此症者需及早檢查

何醫生續稱,「馬凡氏綜合症」的患者結締組織發育不健全,影響身體結構。如家族中有人曾患上此症或猝死,而又有以下特徵如:體形高瘦、手指特長、骨骼柔軟容易屈曲、上顎及胸口凹陷、深度近視,需及早檢查,接受治療。

然而,由於「馬凡氏綜合症」病徵不明顯且不是每個患者均有以上特徵,即使接受檢查亦不容易發現,故不少患者發現患上此症時已出現頗嚴重的併發症,有突然暴斃的危機。

去年本港曾有一名少女在不知自己患上此症,突然心臟病發而猝死於家中;而外國更有患此症的運動員在打籃球時,暴斃於球場上。

心臟科醫生謝德明亦指,在外國患上「馬凡氏綜合症」的機會約為萬分之一,本港雖沒有統計數字,但粗略估計女性患者較男性多,病發年齡約為二十五至四十歲;患者需長期服藥,控制病情,但卻不能痊愈。

心臟病勢成港頭號殺手

現時本港約有二十萬名心臟病患者,當中男性較女性居多,而每年更有五千至六千人死於心臟病,預計數字仍會上升。

根據統計,本港患心臟病年齡有下降趨勢,目前四十五歲以上人士中,每十萬人便有一百六十人死於心臟病,較二十五年前的七十人增加一倍多,整體上心臟病患者及死亡率亦倍增;以往的心臟病患者多在五十歲以上,近年則多了三十至四十多歲的病人,估計五年後,冠心病病患者將超過各種不同癌症患者的總人數,成本港頭號殺手。

世界心臟組織的調查發現,西歐國家有效推行預防心臟病工作,近年由心臟病引發的死亡率下跌三成,美國更達致五成。

本港近年已加強宣傳預防心臟病的方法,呼籲市民除要保持飲食均衡外,更要戒除褋},遠離二手蝷峆糷坏H琣a運動。

玻璃骨病無法根治

不少遺傳病均會嚴重影響病者日常生活及健康,例如「玻璃骨」,患者骨骼易折,成長率低。「玻璃骨」原名腎源軟骨症,是軟骨症一種,至今仍無法根治。「玻璃骨」患者若折骨,需動手術矯正才可。

「玻璃骨」的病徵是頭骨略呈三角形,脊骨彎曲、骨骼易折斷、肌肉萎縮、關節鬆弛,發育不全,甚至耳聾。本港目前十萬人便有一人患此病,當中又以女性比例較多。

另一種遺傳病「地中海貧血症」,是一種常見的遺傳性血液病,患者身體製造血紅蛋白功能出現病變,不能產生紅血球,故長期處於貧血狀態。「地中海貧血症」患者輕則出現貧血、易倦、面色蒼白和食慾不振﹔嚴重者則有發育遲緩、骨骼變形、肝及脾臟腫大,及易受感染令身體出現各類併發症,構成生命危險。

回頁首目錄

 

   
Site Map |  Home Page |  Introduction |  New Development  |  News Reports  |  Contact Us

聲明:本網站由馬凡氏綜合症病人建立,旨在分享有關資訊及建立聯繫,網主並非醫護專業人士,
所以難以保證內容無誤,如有問題請直接聯絡你的醫生。

1